“工匠精神”在苏州传统工艺课程中的培育研究——课题组教研活动
为了深入探讨如何在苏州传统工艺课程中有效培育“工匠精神”,课题组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。活动上,课题组的顾凤霞、陶蓉、曹科波三位老师分别展示了三节精彩纷呈的传统工艺课程,其中包括两节剪纸课和一节编中国结课程。
首先,由顾凤霞老师带来的第一节百变团花拉开了序幕。以教材为依托,利用四折法剪出漂亮团花,学生学习兴趣浓厚,参与热情高涨。顾老师还引导学生进行“思维大爆发”,引导学生用多折法制作,同样的设计图稿,展开后就是不一样的作品,创意十足的同时又充满童趣。
紧接着,陶蓉老师接过了课堂的接力棒,带来了第二节剪纸课。与顾老师不同,陶老师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。《剪纸中的古老记忆》一课,同样以单元课的形式,引导学生探索非遗技艺——抓髻娃娃剪纸的秘密。以游戏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在玩的过程中理解纹样的韵律之美及其吉祥寓意。孩子们通过灵巧的双手剪出自己小时候的模样,将美好祝福传递下去。
最后,曹科波老师带来了编中国结的课程。中国结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,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寓意深受人们喜爱。曹老师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示范,向学生们传授了编中国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。她强调,在编中国结的过程中,需要保持耐心和细心,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。同时,她还鼓励学生们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础上,尝试创新和改进,以创作出更加独特和精美的作品。
在三节课程中,三位老师都充分展现了“工匠精神”的精髓,即精益求精、专注执着和不断创新。她们通过生动的讲解、细致的示范和耐心的指导,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所在,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。
课后,课题组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。大家一致认为,通过在传统工艺课程中培育“工匠精神”,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,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。未来,课题组将继续深入探索和实践,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此次教研活动不仅展示了课题组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,也为进一步推动“工匠精神”在苏州传统工艺课程中的培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。
账号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